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文内斯兰(Tor Wennesland)昨日(18日)呼吁对加沙阿赫利医院遇袭一事进行调查,这次袭击造成包括病患、工作人员和寻求庇护的流离失所者在内的数百人丧生。
文内斯兰告诉安理会,他“惊恐地实时目睹了”周二从加沙阿赫利医院传出的大量人员伤亡的报道。
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文内斯兰(Tor Wennesland)(联合国新闻)
他在多哈通过视频向安理会表示:“这场灾难的情况和责任追究仍然需要明确,我们需要进行基于事实、全面、广泛的调查。”
文内斯兰向安理会介绍了他为结束当前敌对行动所做努力的最新情况,他称这是75年来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面临的最艰难时刻之一。
一个多世纪的冲突和半个多世纪的占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恩怨,已经长达百年之久。
中东地图行政区划(注意沙特阿拉伯北部与南部的众多直线边界)(图源:澎湃新闻)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次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相继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开始时,阿拉伯国家军队占有一定优势,美国出面通过联合国要求停火,以色列得以喘息,同时,美国还要求英国停止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先进武器等。阿拉伯阵营战局每况愈下,最后以失败告终。
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1967年六五战争、1973年赎罪日战争、1982年的入侵黎巴嫩行动。
贾迈·阿卜杜-纳萨·胡辛,埃及阿拉伯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尽管他在任初期与西方政权的关系较好,但后来却逐渐失去西方青睐转投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1956年1月16日,纳萨誓言要解放巴勒斯坦。1956年夏,在美英相继宣布退出向阿斯旺大坝提供资金援助的协议之后,他宣布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以资助大坝的建设。这引起了在运河中有股权的英国和法国的不满。在以色列的帮助下,以色列丶英国和法国公开向埃及宣战。虽然以色列在边境停火,但是蒂朗海峡的封锁和联合国紧急部队在以埃边境的部署,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全面撤军,纳萨则被认为是为阿拉伯世界取得了胜利,抵抗了它们的帝国主义敌人。
期间,在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78年9月17日,以色列和埃及签订《戴维营协议》。虽然以色列遵照协议从西奈半岛撤军,但协议未提出解决巴勒斯坦民族自决权和归还其他阿拉伯被占领土等问题,引起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反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自治安排也未如期实施。
1983年9月,巴勒斯坦问题国际会议通过了以下原则:必须反对以色列定居点和以色列所采取的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行动,该地区所有国家均有权在安全和国际公认的边界内生存,实现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合法权利。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线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了《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又称《奥斯陆协定》。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渡期为5年。
但在协议签署后两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遭以色列极端分子剌杀,其后巴勒斯坦内部的极端势力亦连续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事件,街头冲突逐渐演变成双方武装对抗,《奥斯陆协议》的执行遭无限期搁置。
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以色列历史学家苏瑟(Asher Susser)认为,以色列多年来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封锁,加重了巴勒斯坦人经济困境,使巴民众普遍陷入绝望,从而为极端恐怖势力提供滋生土壤等,而看似务实的“里程碑”《奥斯陆协议》,丝毫没有提到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和国家地位,也没有导向最终的和平解决方案。随后的谈判破裂和前所未有的暴力加深了他们之间的鸿沟,以及对彼此的怨怼和疏离。
回溯历史,那些曾经参加过1948年、1956年和1967年三次中东战争的老兵第一次看到他们的下一代不得不走上战场时,不知会不会不禁思索:冤冤相报的宿怨何时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