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人和欧洲人互换领土那么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08-24 19:17:42

  暂时来说,如果中美交换整个领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就是美国换成了东亚,中国人在旧领土上复制了新中国。美国。从资源和地理上来说,中国人不会吃亏。但如果中国人和欧洲人互换,所有中国人都会迁移到欧洲(欧洲人口目前有7.5亿),欧洲人也会迁移到中国,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果中国和欧洲从古典时期就开始交换领土,东亚和欧洲的地缘关系保持不变,那么近代欧洲版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那么移居东亚的欧洲人呢?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论:文化、政治(军事和政治统称为政治,因为国防是为政治服务的)、经济。事实上,地理决定论者认为,经济模式等基本特征是由地理决定的,而文化、政治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则是在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地理是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因素吗?地理包括很多因素:土壤质量、光热条件、地形、淡水条件、全年气候、是否有浅层金属和燃料矿藏、地质格局、地理位置、是否靠近大海等。

  地理决定论认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地理,地理决定经济模式,而经济决定人文,文化因素超越血缘和种族,所以气候和地理位置决定了食物的丰富程度,它决定了文明发展的路径和质量。举例来说,如果某个群体生活在与其他文明相对封闭的地区,无法接触到浅层优质金属矿,那么在数百年的傍晚进入青铜或铁器时代也不是不可能——因为不容易形成铁经济模式的地理基础,所以上层铁文化才会后来形成。

  例如,欧洲自古典时期以来就拥有强大的贸易和海上物流经济模式和海洋文化。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种族天生擅长航海,而是因为他们拥有在地中海平静海域航行的便利,并且与欧洲四面八方都有良好的联系。内部水运物流的好处(水运是人类风力发电时代乃至现代燃料时代最便宜、规模最大的物流方式)。也就是说,欧洲人因为有海洋经济而有海洋文化,因为有纵横交错的海洋地理而能搞海洋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中海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一个零成本的自然环境。京杭大运河。

  地理决定经济,经济决定上层意识形态(军事、政治、国防文化等)。经济模式与地理无关。

  接下来,人口加速向主通道聚集也说明了物流便利的重要性。人类倾向于集中在主航道附近,因为靠近主航道和主航道的物流成本较低。包括:物质、信息、人口、经济活动、文化传播等。

  秦汉统一后,中国人口的分布格局大致是一个十字形的核心人口密集区,与今天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是一致的!这个十字形,北边的涿郡县到南边的横山县的垂线(平汉线),渭水+江水到海里的横线(这里的河流不包括包头来的西河)至弘农段)(陇海线+京沪线线路),这种十字形也是秦汉时期的交通主线(当时没有隋唐大运河,也没有京沪线)

  注:近代中国人口分布的十字形痕迹依然存在,即沿京沪线从北京到武汉到广州(平汉线)、西安到郑州的垂直线(京沪线的兴起也是与大运河航线平行)(陇海线+京沪线)

  近代中国十字形人口密度,人口加速向沿海江南、环渤海、珠三角及水运便捷的京沪京广陆路物流干线

  地理位置位于旧大陆东缘(远离环地中海贸易和信息物流核心区),中国大部分地区是相对封闭的内圈小农经济(明清时期)。中华文明与中东及欧洲、印度交往甚少,地理上的隔绝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明;

  另一方面,古代中国缺乏地中海或广阔平原提供的便利交通(例如:平静的地中海孕育了西方人的海洋物流文化,保证他们能够安全可靠地熟悉航海)技术并不断优化和改进——地中海是欧洲和近东人民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贸易通道!也方便了他们的战争组织——国防资源的输送和低成本的建设国防系统,而中国历来是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的国家,古代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后勤主要依靠人力、畜力通过陆路运输,损耗大、效率高、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不方便物流的地理结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投资基础设施的人力成本远远超过其他民族。例如,大运河是最大的运河。

  在全球主流世界地图上,地图的中心是地中海地区,包括欧洲、中东和北非。在这一地区,欧洲整体地缘实力强于中东和北非。

  (欧洲有7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但是按照中国的粮食标准,他们的农业可以养活20亿人,按照印度教的标准35亿)欧洲有很好的自然环境优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面积大而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大陆。这意味着欧洲有非常好的内部基础,保证了其人口规模和文明的长期连续性。同时,非洲和欧洲是古人类进化的主要地区,欧洲在技术传播方面也近水楼台。

  东亚的地理劣势主要是太边缘化,远离西亚古典文明和技术的起源,往往一项新技术还没有传播到东亚,就已经进入了下一个时代发展。

  世界上存在三个人口和经济集聚区,即:1东南亚(又可分为东亚和南亚,聚集了全球51%的人口和35%的经济产出)、2全欧洲、3全美国

  主要航线:东南亚、西欧、北美是全球海运三大节点!全球75%的人口集中在主航道附近,并且正在加速向主航道

  欧洲的粮食总产量大致相当于中国,接近整个稻米大陆的粮食产量,相当于印度产量的三倍,美国产量的两倍,而且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欧洲的森林和低洼湿地。葡萄和花卉的情况还没有像中国那样发展到极致(中国和欧洲农业没有美国农业的休耕传统,美国也有因季风而发生洪水的情况,但他们的人口压力历史较低。基本上他们没有用水坝围住河流来开田,而是让它们泛滥)

  龙8long8国际

  欧洲面积和中国差不多,欧洲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人口只有中国的50%。如果考虑到可居住和种植面积,欧洲的实际人口密度只有中国东部的20%(美国的实际人口密度只有中国的10%)。原因是中国适合居住和耕种的土地不足国土面积的40%。例如,印度的土地面积是中国的30%(但印度的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20%)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欧洲森林、农业用地、住宅用地的分布来看,农业用地往往与建成区(住宅用地、城市等)融为一体,而耕地和人口密集区的分布高度重叠(也和夜间灯光图高度重合)

  看图我们可以发现,欧洲的森林和耕地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中国的森林和耕地的分布是明显分开的。相对较少,甚至比印度还要少,中国的地形也是华北-淮南-江南的一大片平原(华北-江南平原也是中国第一核心区,这也是古典中国能够成为中国的根本原因。融为一体)

  欧洲的地形有很多半岛和岛屿,特别适合格局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领主制度)。需要有大量的国家,这就是欧洲无法统一的原因。不存在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主导中心。核心领域相互交织、优势均衡。这也是一个复杂的海洋和陆地环境。因此,欧洲很难融入古典时期的中央集权统一的专制帝国。但中国地理是一个大圈,又是单一地权的环境,所以封建制度没有长期的生存空间(中国封建制度的封建制度只持续了500年),明清时期融入世界最集中的中心。专制皇权统一了帝国。欧洲的封建贵族领主制度比中国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而且欧洲当地世家的传承极其强大

  组成日本的五个主要核心地区日本也长期处于封建制度,地方势力强大,不可能实现皇权的高度专制集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iPhone 16两周后亮相?苹果或9月10日举行今年最重磅新品发布会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双胞胎父母照看不过来请来保姆 没想到保姆不负责将会翻身的宝宝独自放在没有安装的床上 知责于心,拧紧思...

  英特尔发布 101.5972 驱动,优化《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6》等游戏

  天钡推出 TB4S-OC 四盘位硬盘盒:USB4 + OCulink 接口,959 元

  亿道三防推出 EmdoorRugged T1 平板电脑:IP68,1598 元起

  三星Galaxy Ring拆解报告格式揭示这款一次性产品寿命不超过两年的秘密

  三星Galaxy Z Fold6 Slim获得韩国认证 暗示其即将上市

  三星 Galaxy S24 FE 手机现身监管机构,配 25W 充电器

  iPhone 16 系列发布前,消息称苹果精织斜纹相关配件存在断货情况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