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如何从“湖海之争”变成“水底之争”?
发布时间:2024-10-26 15:32:14

  而里海的特殊之处不仅表现在名字上,还表现在体格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它实在大的有点过分,

  不过里海的水生动物,也都和周边海域的水生动物群体差不多。其实,里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因为地壳运动与地中海隔绝了起来,成了今天“湖”的样子。

  即便是经过这么久的开发,里海仍探明有约500亿桶石油和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按2018年的市场价,这些石油资源价值4万亿美元,天然气价值2万亿美元。

  十年前,四万亿人民币,都让世界消化了很久。这里海四万亿美元的石油,可见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此句只在微信上保留)

  正是因为此地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地缘格局又十分复杂。“里海是海还是湖”这么看似无聊的话题才在各国当局之间争论了几十年。里海面临怎么样的争端?现在又该如何解决?

  ▲里海不光本身是石油资源富集地,它还连接着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油气资源区中东和西西伯利亚。这三地加一起蕴藏了世界65%的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故三地合称为“世界石油心脏地带”

  原本里海的局面并不复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里海还处于风平浪静、气态祥和的和平局面,因为那时里海的沿岸国只有苏联和伊朗两个国家。

  苏联不必多说,当时是能和美国冷战几十年的超级大国,因此与其实力相差悬殊的伊朗自然不敢造次。

  而且两国早在1921年和1940年就已经签订了关于里海资源划分问题的协定,协定规定里海归苏联和伊朗共有,这里只能停泊挂有苏联或者伊朗国旗的船舶,因此当时里海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苏联-伊朗海”。

  不过虽然协定表面上规定苏联和伊朗平等的享有里海的资源开发权,但是实际上苏联在绝对实力的碾压和威慑下,在此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过伊朗,当然伊朗也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两国就这么相安无事地各自过各自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苏联的轰然解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风波,这场风波同时也波及到了里海。

  苏联解体后,里海的沿岸国家一下子从之前的两国变成了五国。里海周边的地缘格局,犹如当年把里海从海变成湖的地质运动一样剧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少了中亚这个重要石油来源地,西西伯利亚提供了其大部分石油开采量

  伊朗于1979年发生了政权变更,从一个世俗国家转变成政教合一国家,还面临美国制裁,经济发展陷入严重困境。

  至于哈萨克斯坦,它的油气资源的储量同样可观,也同样分布不均。不过有意思的是,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主要分布在里海周围的地区,因此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于哈萨克斯坦油气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里海争端中,哈萨克斯坦自然不甘落后。

  而阿塞拜疆就可怜的多。阿塞拜疆历史上几乎是全球开采石油最早的地方。到20世纪初,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约占当时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这之后阿塞拜疆石油产业就多次走入下坡路。苏联时代,由于掠夺性开发,阿塞拜疆石油产业整体衰败。到20世纪80年代,阿塞拜疆石油仅占全苏联的2.5%不到。

  因此,广阔的里海(相对于阿塞拜疆的国土面积来说)就是阿塞拜疆能指望的资源库,因此阿塞拜疆对争取里海资源是一点也不敢马虎。

  正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里海沿岸国家都渴望那里海石油资源,化解自己的经济困境,这番抢夺“还魂草”的争斗进入白热化。

  首先,五国就面临文章开始提到的这个话题,五国政府开始争论“里海是湖,还是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如果里海被龙8体育官网定义为海的话,这意味沿岸各国要在此划分领海范围,谁的海岸线越长谁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如果定义为海,那么即便是领海范围内,外国船只都可以“无害通过”的。而在“内水”,也就是湖泊、河流内,则不允许外国船只“无害通过”。

  伊朗是最坚定的“湖派”。此前,苏联时代,伊朗实际上只控制了里海很小一部分。

  而“海派”的代表则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因为好巧不巧,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国家的海岸线附近。

  在里海争端中,俄罗斯有一记杀手锏,那就是运输管道!要知道,石油光开采出来不行,还得运送到市场上卖出去,这样才能赚钱。

  而对于石油最好的运输方式莫过于管道运输了,这也正是俄罗斯的优势所在,因为前苏联早已在此地铺好了管道,而这些管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由俄罗斯掌控。

  也就是说如果你和俄罗斯作对,它只要不让你用管道,你就得损失一大笔钱。所以在五国之争中,俄罗斯的管道优势形成了极好的震慑。

  在“海派”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几乎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大摇大摆的迈着四方步来了。

  历史上,英国就曾是波斯湾的最大殖民主,也曾多次染指伊朗石油开发。整个19世纪,英国和沙俄,围绕着阿富汗、波斯(今伊朗)以及中亚各汗国(今五个“斯坦”国)的归属,开展了为期近百年的对抗。

  从现实利益来说,里海石油资源这么丰富,英国插手进来,成功的话自己绝对不亏。

  英国为了打破俄罗斯的管道牵制,于2005年直接主导修建了一条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英国石油公司占该管道的最大股权),这样“海派”两国就可以通过这条管道直接把石油运到地中海,这一举打破了俄罗斯的管道运输垄断地位,可谓是相当给力。

  美国人当然也没闲着。美国的一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17%,石油出口量的20%。

  英美人的干涉,其实给里海沿岸五国一个警示:如果我们五国争端不休,可能给西方国家插足干预以借口。

  因此,里海五国开始意识到,不能纠结于“是湖还是海”的争端中,要把外交争端放在更务实的层面上。

  进入21世纪,里海五国就把谈判的重点,放在水面和海底的资源如何具体分割上。也就是说,水面该如何划分(或者是五国共享)我们单独来谈,海底蕴藏的石油又该怎么划分,我们另起炉灶重新谈。

  基于务实的考虑,五国在长达21年的时间中,开展了漫长的外交磋商,一共成立了49个工作组,有时候是两两磋商,有时候是多边磋商,最终于2018年8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

  这份协议,既跳出了90年代“是湖还是海”的争端,又吸收了20多年来“海底划分、水面共享”等重要成果。

  里海水底由相邻的两国协商划界(意思是石油天然气这些水底的资源要划分的,不会拿来大家共享)。

  输油管道的所有权单独协商解决(意思是在里海区域建立输油管道不需要经过所有五国都同意,这样,跨里海的输油管道建设就成为可能)。

  水底被分割的同时,水面则根据领水、海事边界、渔业区等用途进行共享(这是“海底划分、水面共享”的升级版)。

  非里海沿岸国家,不能在里海水域放置任何军事力量。(这明显是为了制止西方国家的干涉插手)

  ▲这一协议对里海水面的划分,根据协议,沿岸15海里内为各国领水,25海里内为各国渔业区,其余水面部分为共同开发区域,注意只是说水面部分,水底仍然要明确划界

  不过,这一协议的签署并非是里海争端的结束。例如水底划分实际上只是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之间完成了。伊朗在里海南部的划界问题上仍与邻国纠缠不清(按照2018年这份协议可以继续外交磋商)

  有趣的是,在五国争端中一直没啥存在感,对外也宣称自己是永久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似乎还是这个协议的最大获利者。这份协议签订前,里海海域要修建输油管道,必须经过五国一致同意(其实主要是俄罗斯要同意)。

  这份协议签订后,土库曼斯坦梦寐以求的,从自己国家跨越里海到阿塞拜疆巴库的石油管道,就不需要俄国人点头,只需要阿塞拜疆同意即可。这样,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就能直通欧洲市场,可谓财运滚滚来。

  然而,国际争端的解决从没有那么简单,里海的故事也许还有更戏剧的情节在后面。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