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方石油公司估计,这一地区有可能继海湾地区之后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主要供应地之一。因此新独立的里海沿岸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都要求重新确定里海法律地位,而里海油气资源的开采权,自然也就和划界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1991年以前,无论按传统习惯还是地理位置,里海都被认为是苏联和伊朗的内湖。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由两个变成了5个。为了与油气开采联系在一起的巨大经济利益,也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地缘的种种原因,沿岸国家间开始了对里海划分的争议,而问题的焦点则是里海是“海”还是“湖”。
如果里海是“海”,里海将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被划分成扇形领土区域,这将有利于在里海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引进外资进行开发,而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在里海的财富就将缩水。如果里海被认定为是内陆湖泊,那么按照国际法中的规定,里海资源应当是沿岸各国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开采里海任何资源必须征得各国同意或经共同协商后方能进行。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附近的里海水域油气资源丰富,因此这3个国家坚持里海为海,应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里海水体及海底进行划界,明确各国的主权和专属经济区范围。而伊朗、土库曼斯坦两国则因为附近水域油气资源相对较少,坚持认为里海是内陆湖泊。因此,里海是湖还是海之争的实质是能源利益之争。
2002年,俄罗斯、阿塞拜疆划分里海的正式协定签署,俄、阿、哈三国的立场渐趋一致,伊朗的反对态度也有所缓和。至此,俄主张的里海沿岸五国通过双边协商解决纠纷的主张取得了主动权。这使各国在开发里海能源方面的步伐加快。尽管各国在里海峰会上仍未就里海的湖海之争画上句号,但对目前的相互关系和开发态势是认可的。为避免更大范围的利益冲突,“里海是里海沿岸五国的里海”的理念受到各国的支持。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谁控制主导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谁就最有可能赢得这一地区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大奖。”那么谁控制了通往里海地区的油气管道,谁就会在新世纪的能源格局中占领有利的战略制高点。
里海沿岸国家多数是内陆国,本地区的石油消费能力有限,大量的油气出口必须要建设相应的油气管道。里海地区已经规划和建设的多条油气出口管道,是俄美里海石油博弈的关键要素。
在里海地区众多的石油管线条,分别是连接俄管网的阿特劳至萨马拉管线、巴库至新罗西斯克管线、巴库至季霍列茨克管线和里海管道财团管线条管线使俄罗斯在里海石油问题上占据重要地位,但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愿看到的。
以美国为主导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年开通,这标志着由俄罗斯垄断里海地区石油出口管线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由于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主要通过俄罗斯的管道出口,两国一直希望渠道“多元化”,这与试图打破俄罗斯垄断的西方国家一拍即合。
里海能源产量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线建设,里海周边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还积极开展新管线建设的外交准备、可行性论证与研究,提出一系列新输油管线建设方案,从而试图打破俄罗斯对该地区油气资源输油管线的独霸权,使输油管线逐渐呈现复杂多样的分布格局。
总之,在输油管道的走向问题上,无论是通向土耳其地中海、伊朗南部、巴基斯坦或中国,或者仍然使用经过俄罗斯的现有输油管道,它既是经济利益之争,也是一场地缘政治的较量。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今后的外交倾向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油气管道路线的选择。
里海的法律地位、资源开发以及管道建设种种纷争,实际上反映出里海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复杂性。大国在里海的竞争,目的不仅仅是石油合同中的份额,还有更长远的战略考虑。
里海地区是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近代史上就是俄罗斯同土耳其、伊朗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苏联解体后,该地区对俄罗斯维系大国地位、保障南部安全至关重要;受西方国家封锁20余年的伊朗,也积极寻求“北上”,与新独立的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发展关系,获得“缓冲地带”;土耳其则借助与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文化联系,力求体现其重要性,为加入欧盟和摆脱经济危机创造条件;美国对里海地区的关注,有控制国际能源的考虑,也有挤压俄罗斯、伊朗等对手的目的;英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出于地缘战略和资源需求,纷纷向该地区施加影响;一些海湾国家也不甘落后。
里海是俄罗斯与中亚、中东连接的枢纽之一,对俄罗斯的战略地位一直十分重要。俄罗斯海军继今年4月第2艘“猎豹”级护卫舰下水之后,2011年7月22日又举行了小型导弹舰“暴徒-M”号的铺设龙骨仪式,龙8头号玩家以上新装备都将在俄罗斯里海舰队服役。近年来,俄罗斯还不断在里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提高里海舰队的战斗力。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5月24日在里海港口城市阿斯特拉罕举行的日常演习。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为维护其在里海的石油利益及里海的战略领导地位,决心加强里海舰队的建设,全面更新武器装备,加大演训力度,向里海国家和西方大国表明俄在里海强大的军事存在。国际舆论认为,俄罗斯的目的是向里海周边国家及美国发出信号:俄罗斯仍是军事强国,它在里海地区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俄罗斯将不惜以武力捍卫其在里海的战略利益。
美国能源部公开宣称,至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切身利益,一是里海丰富的能源,二是它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美国在该地区的策略是:支持里海沿岸各国能源出口多元化,帮助里海沿岸国家加入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系,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具体措施是:经济上增加援助,扩大合作;政治上加强高层交往和联系,增强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军事上积极推进“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范围内的军事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一直在寻求能源供应的多元化。虽然美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石油储量占世界的2.9%,天然气占3.3%,但与国内巨大的消费缺口相比,仍是杯水车薪。美国在中亚的反恐战争已基本结束,但是其在里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依然不会减少。目前美国已经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军事基地站稳了脚跟,并正在向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渗透,这对俄构成了战略挑战。回顾近几年里海地区的形势,美国控制里海油气资源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世界能源领域,美国的霸主地位已基本确立。
里海地区大国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围绕争夺最后的油气资源的斗争仍然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题。
这并不是一个病句,虽然里海的名字中有“海”,但不少人认为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湖泊。
而里海的特殊之处不仅表现在名字上,还表现在体格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它实在大的有点过分,因为世界第二大湖泊苏必利尔湖的面积也才仅有8.2万平方公里,而里海竟是它的4.5倍,足足有37.1万平方公里!
不过里海的水生动物,也都和周边海域的水生动物群体差不多。其实,里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因为地壳运动与地中海隔绝了起来,成了今天“湖”的样子。
即便是经过这么久的开发,里海仍探明有约500亿桶石油和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按2018年的市场价,这些石油资源价值4万亿美元,天然气价值2万亿美元。
正是因为此地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地缘格局又十分复杂。“里海是海还是湖”这么看似无聊的话题才在各国当局之间争论了几十年。里海面临怎么样的争端?现在又该如何解决?
▲里海不光本身是石油资源富集地,它还连接着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油气资源区中东和西西伯利亚。这三地加一起蕴藏了世界65%的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故三地合称为“世界石油心脏地带”
原本里海的局面并不复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里海还处于风平浪静、气态祥和的和平局面,因为那时里海的沿岸国只有苏联和伊朗两个国家。
苏联不必多说,当时是能和美国冷战几十年的超级大国,因此与其实力相差悬殊的伊朗自然不敢造次。
而且两国早在1921年和1940年就已经签订了关于里海资源划分问题的协定,协定规定里海归苏联和伊朗共有,这里只能停泊挂有苏联或者伊朗国旗的船舶,因此当时里海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苏联-伊朗海”。
不过虽然协定表面上规定苏联和伊朗平等的享有里海的资源开发权,但是实际上苏联在绝对实力的碾压和威慑下,在此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过伊朗,当然伊朗也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两国就这么相安无事地各自过各自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苏联的轰然解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风波,这场风波同时也波及到了里海。
苏联解体后,里海的沿岸国家一下子从之前的两国变成了五国。里海周边的地缘格局,犹如当年把里海从海变成湖的地质运动一样剧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少了中亚这个重要石油来源地,西西伯利亚提供了其大部分石油开采量
伊朗于1979年发生了政权变更,从一个世俗国家转变成政教合一国家,还面临美国制裁,经济发展陷入严重困境。
至于哈萨克斯坦,它的油气资源的储量同样可观,也同样分布不均。不过有意思的是,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主要分布在里海周围的地区,因此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于哈萨克斯坦油气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里海争端中,哈萨克斯坦自然不甘落后。
而阿塞拜疆就可怜得多。阿塞拜疆历史上几乎是全球开采石油最早的地方。到20世纪初,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约占当时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这之后阿塞拜疆石油产业就多次走入下坡路。苏联时代,由于掠夺性开发,阿塞拜疆石油产业整体衰败。到20世纪80年代,阿塞拜疆石油仅占全苏联的2.5%不到。
因此,广阔的里海(相对于阿塞拜疆的国土面积来说)就是阿塞拜疆能指望的资源库,因此阿塞拜疆对争取里海资源是一点也不敢马虎。
正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里海沿岸国家都渴望那里海石油资源,化解自己的经济困境,这番抢夺“还魂草”的争斗进入白热化。
首先,五国就面临文章开始提到的这个话题,五国政府开始争论“里海是湖,还是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如果里海被定义为海的话,这意味沿岸各国要在此划分领海范围,谁的海岸线越长谁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如果定义为海,那么即便是领海范围内,外国船只都可以“无害通过”的。而在“内水”,也就是湖泊、河流内,则不允许外国船只“无害通过”。
伊朗是最坚定的“湖派”。此前,苏联时代,伊朗实际上只控制了里海很小一部分。
而“海派”的代表则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因为好巧不巧,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国家的海岸线附近。
在里海争端中,俄罗斯有一记杀手锏,那就是运输管道!要知道,石油光开采出来不行,还得运送到市场上卖出去,这样才能赚钱。
而对于石油最好的运输方式莫过于管道运输了,这也正是俄罗斯的优势所在,因为前苏联早已在此地铺好了管道,而这些管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由俄罗斯掌控。
也就是说如果你和俄罗斯作对,它只要不让你用管道,你就得损失一大笔钱。所以在五国之争中,俄罗斯的管道优势形成了极好的震慑。
在“海派”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几乎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大摇大摆地迈着四方步来了。
历史上,英国就曾是波斯湾的最大殖民主,也曾多次染指伊朗石油开发。整个19世纪,英国和沙俄,围绕着阿富汗、波斯(今伊朗)以及中亚各汗国(今五个“斯坦”国)的归属,开展了为期近百年的对抗。
从现实利益来说,里海石油资源这么丰富,英国插手进来,成功的话自己绝对不亏。
英国为了打破俄罗斯的管道牵制,于2005年直接主导修建了一条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英国石油公司占该管道的最大股权),这样“海派”两国就可以通过这条管道直接把石油运到地中海,这一举打破了俄罗斯的管道运输垄断地位,可谓是相当给力。
美国人当然也没闲着。美国的一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17%,石油出口量的20%。
英美人的干涉,其实给里海沿岸五国一个警示:如果我们五国争端不休,可能给西方国家插足干预以借口。
因此,里海五国开始意识到,不能纠结于“是湖还是海”的争端中,要把外交争端放在更务实的层面上。
进入21世纪,里海五国就把谈判的重点,放在水面和海底的资源如何具体分割上。也就是说,水面该如何划分(或者是五国共享)我们单独来谈,海底蕴藏的石油又该怎么划分,我们另起炉灶重新谈。
基于务实的考虑,五国在长达21年的时间中,开展了漫长的外交磋商,一共成立了49个工作组,有时候是两两磋商,有时候是多边磋商,最终于2018年8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
这份协议,既跳出了90年代“是湖还是海”的争端,又吸收了20多年来“海底划分、水面共享”等重要成果。
里海水底由相邻的两国协商划界(意思是石油天然气这些水底的资源要划分的,不会拿来大家共享)。
输油管道的所有权单独协商解决(意思是在里海区域建立输油管道不需要经过所有五国都同意,这样,跨里海的输油管道建设就成为可能)。
水底被分割的同时,水面则根据领水、海事边界、渔业区等用途进行共享(这是“海底划分、水面共享”的升级版)。
非里海沿岸国家,不能在里海水域放置任何军事力量。(这明显是为了制止西方国家的干涉插手)
▲这一协议对里海水面的划分,根据协议,沿岸15海里内为各国领水,25海里内为各国渔业区,其余水面部分为共同开发区域,注意只是说水面部分,水底仍然要明确划界
不过,这一协议的签署并非是里海争端的结束。例如水底划分实际上只是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之间完成了。伊朗在里海南部的划界问题上仍与邻国纠缠不清(按照2018年这份协议可以继续外交磋商)
有趣的是,在五国争端中一直没啥存在感,对外也宣称自己是永久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似乎还是这个协议的最大获利者。这份协议签订前,里海海域要修建输油管道,必须经过五国一致同意(其实主要是俄罗斯要同意)。
这份协议签订后,土库曼斯坦梦寐以求的,从自己国家跨越里海到阿塞拜疆巴库的石油管道,就不需要俄国人点头,只需要阿塞拜疆同意即可。这样,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就能直通欧洲市场,可谓财运滚滚来。
然而,国际争端的解决从没有那么简单,里海的故事也许还有更戏剧的情节在后面。
据环球时报报道,2018年8月12日里海沿岸5国签订历史性公约——《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规定了里海的划界问题、航运和渔业规范,从而结束了里海沿岸五国关于里海究竟是湖还是海的长期争论。
这对里海沿岸五国来说应该是具有历史性的突破,那么此前五国为何对里海的湖海地位争论不休呢?铭苏先生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其中里海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里海由于有着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在地理学上称之为海迹湖。但是人们因为其面积的广大,以及湖水像海水的特性,被习惯性地称之为里海。
里海虽然是湖,但是他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曾与地中海相连通,湖中有多种海洋生物,后来由于大陆板块漂移,致使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所以,从地理上来说,里海就是一个内陆湖。
说到里海的湖海之争,说到底就是里海的资源之争。里海之所以被外界看重,是因为上个世纪初在里海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油田的不断发现,里海的油气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在里海水域面积为38.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8%。
里海地区有如此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沿岸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宝藏,只要将这些资源开发出来,那无疑会很快步入世界富国俱乐部,直接秒杀海湾石油富国。因此,里海沿岸国家都想瓜分这块蛋糕,但是蛋糕怎么分,每个国家分多少这就成了难题。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俄罗斯就已经在里海开发石油资源,1901年产量已经达到1100万吨,达到当时世界产量的一半,上个世纪40年代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已经达到2200万吨,占苏联当时产量的70%,可见里海地区石油资源的极其丰富。但是,当时里海沿岸只有苏联和伊朗两个国家,两国把里海当做内湖,由两国共同开发,规定只有悬挂苏联和伊朗国旗的船只才能在里海航行。因此,两国长期相安无事。
苏联解体以后,里海沿岸国家由2个变成了5个,分别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面对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块蛋糕到底怎么划分引起了5国的争议,因为国际法对于界湖和领海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规定,各国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主张权利。
伊朗和土库曼斯坦由于沿海地区油气资源比较少,主张按照里海是湖来进行划分里海资源。如果里海是湖,那么里海资源是沿岸各国的共同财产,将由沿岸的5个国家共同开发,任何国家的开发都要征得其他国家同意或协商一致,这样两国就可以争取多分一些资源。同时,如果里海是湖,那么油气资源就属于沿岸国家的共同财产,其他国家就无权介入里海资源的开发。
俄罗斯、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三国沿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主张按照里海是海划分里海油气资源。如果里海是海,那么应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分沿岸各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界线,以便于油气资源的开发。
近期,由于里海地区不断勘探出新的油气田,里海的能源地位越来越重要,里海湖海之争对世界能源格局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美国和欧盟都谋求介入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
对于欧盟来说,俄罗斯58%的天然气和84%的原油流向欧盟国家,欧盟所需的30%天然气来自俄罗斯,欧盟对俄罗斯的依存度非常高。为了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存度,欧盟也有意介入里海油气开发。
对美国来说,美国已经主导了中东石油资源,如果再掌控里海油气资源,那么国际两大产油区都将被美国控制,这对于控制国际油价定价权,巩固美国的石油美元地位相当重要。因此,美国试图联合阿塞拜疆等国共同开发里海石油。如果里海是海,美国还有可能在里海沿岸建立军事基地,美国的战舰也有可能游弋在里海之上。
而根据《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规定,里海既不是海也不是湖,而是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水体,因此里海水面主要区域供各国共同利用,里海的油气源由区域各国根据协议进行分配,非里海区域国家不得在里海驻军。
这一方面明确了里海的法律地位,解决了长达22年的湖海之争难题,确定了里海区域国家开发里海油气资源的原则,从而避免油气开发可能引起的利益纷争。另一方面,直接将美国排除在里海之外,有利于维护里海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当然,这对俄罗斯来说成功主导了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巩固了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